心理学探新 /oa 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再联结——布鲁纳文化心理学中的人类学经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1 在促成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再联结以及推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中,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杰罗姆?布鲁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初识人类学”“与人类学的密切接触”和“布鲁纳的人类学实践”三个方面,展现了布鲁纳及其文化心理学与人类学之间的密切关联。同时,对布鲁纳文化心理学进行了类型学分析,追溯了其“文化观”的人类学谱系,指出人类学中符号主义学派和文化相对主义学派对布鲁纳文化心理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展现布鲁纳的学术经历及其文化心理学中被忽视的“人类学经验”,既有助于全面了解文化心理学的学术发展史,同时也能更好地反思创建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初心”。 2024年02月20 00:00 2024年01期 3 10 1281877 李鹏程<sup>1,2</sup>,罗 媛<sup>1</sup> 中国文化下名誉概念净脏隐喻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2 为验证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名誉概念与净脏概念之间是否存在隐喻联系,采用Stroop图-词干扰测验与IAT内隐联想测验进行相互验证,收集了53名大学生的行为数据。结果发现:(1)存在净脏概念始源域向名誉概念目标域的映射;(2)名誉概念与净脏概念之间存在以“干净-名誉”、“肮脏-非名誉”的隐喻联系。结论揭示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名誉概念存在净脏隐喻,这对理解名誉感及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024年02月20 00:00 2024年01期 11 17 1053689 张 悦 周一舟 两种实验范式下三段论推理格效应对比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3 三段论推理的格效应是指三段论的中项位置会影响三段论推理的难度以及结论端项的顺序。为对比结论生成范式和结论评价范式下三段论推理的格效应差异,并探究其他形式因素对推理难度的影响,采用48个三段论形式对275名中学生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实验范式下,四个格的难度差异主效应均显著。结论生成范式比结论评价范式格的难度差异更显著。格效应并不能充分解释不同三段论的推理难度差异。在同一格内以及不同格之间不同三段论的推理难度受前提性质和顺序以及弱式和标准式的差异影响。研究给出了一个解释三段论推理难度差异的新分析框架,有助于推动解决三段论推理复杂性这一问题。 2024年02月20 00:00 2024年01期 18 24 1147799 姜海霞<sup>1</sup>,杜国平<sup>2</sup> 眼动追踪下汉语反预期平比句的不可逆性及其早晚期差异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4 目的:初步探讨汉语反预期平比句的不可逆性以及这种不可逆性是否只出现在语句加工的晚期。方法:综合运用眼动和行为指标,选取32名被试,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比较反预期平比句及其逆转句的合理性。结果:反预期平比句被判定为合理的几率显著高于其逆转句; 在眼动指标上,反预期平比句与其逆转句在首次通过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其总注视时间与注视次数显著低于其逆转句。结论:反预期平比句逆转后可理解性降低,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不可逆性,但是这种现象仅仅发生在语句加工的晚期。 2024年02月20 00:00 2024年01期 25 31 991702 李小平<sup>1,2</sup>,葛明贵<sup>2</sup> 心智游移对阅读的影响:眼动研究的元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5 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明确可以稳定测量心智游移的眼动指标,并探究心智游移与阅读理解的关系。通过检索和筛选文献,共17篇文献26个样本(N=1122)进入元分析。结果发现:在心智游移研究使用频率最高的六个眼动指标中,眼跳次数为大效应(<i>g=</i>0<i>.</i>99<i>),</i>注视次数<i>、</i>注视时间<i>、</i>眨眼次数<i>、</i>瞳孔大小和凝视时间为中等效应<i>(</i>0<i>.</i>20<i>&lt;g&lt;</i>0<i>.</i>80<i>)。</i>此外<i>,</i>心智游移和阅读理解存在较弱的负相关<i>(r=-</i>0<i>.</i>15<i>,p&lt;</i>0<i>.</i>001<i>)。</i>元分析结果表明<i>,</i>眼动追踪技术可以有效测量阅读中的心智游移<i>,</i>并且受多种变量的调节<i>; </i>心智游移不利于阅读理解<i>。</i> 2024年02月20 00:00 2024年01期 32 43 1601981 王婧茹 江 新 大学生自我领导力与课堂参与度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感知有用性的调节作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6 为探讨大学生自我领导力与课堂参与度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对4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领导力对自我控制和课堂参与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自我控制在自我领导力对课堂参与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感知有用性在自我控制对课堂参与度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4)自我领导力通过自我控制对课堂参与度的间接影响受到了感知有用性的正向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对课堂参与度的影响机制,对提高大学生课堂参与度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2024年02月20 00:00 2024年01期 44 51 1221431 徐广路<sup>1</sup>,王皓天<sup>2</sup>,吴 崇<sup>1</sup> 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抑郁:同胞关系和心理韧性的作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7 为明确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及其机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青少年同胞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1398名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婚姻冲突、同胞关系、心理韧性与抑郁情绪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年龄后,父母婚姻冲突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 同胞关系在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心理韧性调节了父母婚姻冲突通过同胞关系影响青少年抑郁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婚姻冲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内在机制,对于提升青少年同胞关系质量、干预和预防抑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4年02月20 00:00 2024年01期 52 59 1146125 刘 庆<sup>1</sup>,冯 兰<sup>2</sup> 内隐联想测验中叠音姓名对人际知觉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8 已有研究大多是从外显的角度探讨叠音姓名特征对人际知觉的影响,而内隐层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任务,考察了叠音姓名对大学生人际知觉(温暖知觉、能力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非叠音姓名相比,被试更多地将叠音姓名与高温暖属性和高能力属性相联系。这说明在内隐认知层面上,个体对叠音姓名存在高温暖属性维度与高能力属性维度的偏好。 2024年02月20 00:00 2024年01期 60 65 927029 陈建新 方紫梦 陈倩郡 韩 玥 张晓晨 杨伟平 魏柳青 乐观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负性认知偏向与消极情感的链式中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09 目的:考察乐观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探究负性认知偏向和消极情感在乐观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问卷、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消极情感量表、乐观量表对801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乐观与负性认知偏向显著负相关; 负性认知偏向与消极情感呈负相关,与抑郁呈正相关; 消极情感与抑郁呈正相关;(2)乐观对抑郁直接产生影响,负性认知偏向和消极情感在乐观与抑郁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负性认知偏向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消极情感的单独中介作用; 三是负性认知偏向和消极情感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乐观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又可以分别通过负性认知偏向、消极情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负性认知偏向——消极情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研究揭示了乐观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24年02月20 00:00 2024年01期 66 73 1136532 郑 雪<sup>1</sup>,吴舒蔓<sup>2</sup>,刘丽妃<sup>2</sup> 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0 目的:编制大学生目标感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初始问卷; 以504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以1390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大学生目标感问卷共有14个题项,包括目标认识、目标体验、目标调控三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拟合指标良好(<i>χ<sup></i>2<i></sup>/df=</i>3<i>.</i>743,CFI=0.942,TLI=0.929,RMSEA=0.044,SRMR=0.035),问卷及维度得分与效标问卷分数显著相关,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分半信度为0.83,重测信度为0.98。结论:大学生目标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目标感的调查及相关研究。 2024年02月20 00:00 2024年01期 74 80 975595 蔡景雪<sup>1</sup>,洪幼娟<sup>2</sup>,林宛儒<sup>3</sup>,连 榕<sup>4</sup> 情绪研究的新工具—图片型量表研究现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1 文章主要对图片型量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从情绪的内涵及其识别方法进行了概述。在回顾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情绪类型、图片内容、表达形式和题项数量等方面对图片型量表的研究分类进行整理。总结归纳了图片型量表的开发条件及适用人群,梳理了图片型量表的开发及验证流程。最后,提出了目前图片型量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与前景。 2024年02月20 00:00 2024年01期 81 90 1554959 刘 苹<sup>1</sup>,王亚男<sup>1,2</sup>,胡江柠<sup>1</sup> 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编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2 为探究适合我国新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结构维度,通过访谈、专家评定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分析,确定了教学策略与设计效能感、动机激发效能感和课堂管理效能感共3个维度,编写了与之对应的22个项目。首先对401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教龄及不同职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初测,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18个项目组成的正式量表。然后采用该量表对82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最终量表包含3个维度18道题目,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及重测信度均为0.95,各维度Cronbach's <i>α</i>在0.81~0.92之间,量表效度良好。综上,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要求,适用于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评估。 2024年02月20 00:00 2024年01期 91 96 948593 潘晨晨<sup>1,3</sup>,方 平<sup>2</sup>,姜 媛<sup>3</sup>